傳媒視角
白春禮接受《自然》專訪談中國科研
3月24日,《自然》網站刊登了對中國科學院(以下簡稱中科院)新任院長白春禮進行的專訪。以下為專訪主要內容:
《自然》:請問中科院在中國科研政策的規(guī)劃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?
白春禮:作為中央政府的高級智囊團,中科院在科技政策和優(yōu)先研究領域方面積極建言。在過去數十年中,中科院在規(guī)劃和鼓勵許多重大創(chuàng)新項目上起著重要的作用,比如科研資助體系的建立和國家重大研發(fā)計劃的開展。
同時,中科院也是各種政策和基礎設施改革的試驗田。拿“知識創(chuàng)新工程”來說,中科院的改革和結構調整使得科技產出取得了顯著進步。作為“創(chuàng)新2020”計劃的一部分,中科院將努力推進國家創(chuàng)新能力建設。
《自然》:中國的科技論文產量近年來快速增長,但其影響力仍然相對較低。您準備如何改善這一局面?
白春禮:中科院在過去10年中發(fā)表論文的質量和數量都有顯著提高——當然,我們國家論文的整體質量仍需改進。除了繼續(xù)鼓勵科學家在前沿研究領域中勇敢接受挑戰(zhàn),中科院還將支持各種具風險性的長期計劃。
同時,我們的科研評價體系,將從以論文的數量和質量為評價基礎向以科研創(chuàng)新的質量、對社會的實際貢獻和發(fā)展情形為評價依據進行轉變。
《自然》:關于科研經費分配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呼聲一直高漲。您對此有何看法?
白春禮:經過數十年的發(fā)展,中國的科研已經從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取得了今日的長足進步。這要歸功于中國科學界和政府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。
資助體系當然還有改進的空間,但我把這看作是整個社會發(fā)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有些經費資助機構,比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(以下簡稱基金委),已經提供了極為出色的成功范例?;鹞瘜叫院屯该鞫鹊膹娬{,以及民主與專家相結合的評審方式,是值得所有經費資助機構學習的。我相信,經過進一步改革,中國的科研經費分配將變得更加公平和透明,經費管理的標準和效率將得到提高。
《自然》:您將如何加強措施治理學術欺詐和學術不端行為?
白春禮:2007年,中科院頒布了科研行為章程,為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界定依據、調查流程和懲罰措施。關鍵是要保證充分監(jiān)督,貫徹落實章程的執(zhí)行。
同時,我們正考慮在中科院研究生院開設一門科研倫理必修課,介紹科研基本行為準則,并討論中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發(fā)生的學術不端案例,從而使責任文化從年輕一代就變得根深蒂固。